IgG4相关疾病超声诊断短视频学习时代
抖音短视频学习时代
一.概述“貌似肿瘤,却非肿瘤”,IgG4相关疾病就是一个普通的风湿免疫科疾病。“癌,可能不是癌”。二.主要表现组织或脏器的肿胀,或形成局部肿块,可以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不管是上百元的彩超检查,还是上千元的CT、磁共振检查、甚至是上万元的PET-CT检查,常常误判其为肿瘤,可是,病理活检却否定了肿瘤的诊断。三.相关疾病历史1.年,由Yoshida提出自身免疫学胰腺炎(AIP)2.年首次介绍AIP与IgG4+浆细胞的关系,提出唾液腺、胆管和腹膜后组织等的类似病变,活检标本显示:大量IgG4阳性淋巴细胞侵润。3.年Kamisava等首次引入IgG4相关疾病的概念,又称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4.年在AutoimmumRev杂志上宣布该种疾病的诞生。四.病因1.IgG4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组织及多个器官中广泛的IgG4阳性淋巴细胞浸润。2.另外,在研究lgG4相关性肺疾病时,发现长期的石棉暴露可能是引起该病的诱发因素。五.相关疾病1.IgG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主要成分,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于组织中。2.IgG:IgG%-70%IgG%-20%IgG35%-10%IgG41%-7%六.特点1.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组织肿胀增大,似肿瘤性;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可导致弥漫性肿大。2.IgG4阳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淋巴细胞增生性浸润和硬化;3.血清IgG4细胞水平显著增高(mg/L),4、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七.临床表现1.发病年龄:50岁以上,男性多见2.病程:起病隐匿,呈慢性或亚急性3.症状:多无全身症状,症状与受累器官有关,局部压迫症状、相应腺体功能障碍,如腹痛、黄疸等。部分患者意外检查被发现。八.超声表现根据受累器官组织不同而异,伴器官的肿大。1.颌下腺及腮腺:体积增大,回声不均,片状低回声区;2.胰腺:弥漫性肿大伴周围晕征,内见多个低回声区,呈结节状、片状,胰管可增宽。3.胆道系统:硬化性胆管炎超声改变;胆道狭窄:长且连续性,狭窄上段扩张胆道壁增厚:对称性、管内可见低回声团,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壶腹周围癌或胆管癌相似,但超声内镜检查可见弥漫性、对称性胆管壁环形增厚,其内外壁光滑且回声均匀,同时非狭窄节段(近端扩张胆管或胆管造影无异常节段)胆管壁也有增厚(大于0.8mm),此与胆管癌明显不同。4、肝脏:a炎性肿块(淋巴浆细胞型炎性假瘤)b汇管区炎症(硬化性胆管炎)需与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相鉴别。5.肾脏:a多发性低回声团(呈类圆形、楔形,可累及肾被膜)最多见b双肾弥漫性肿大九.心得体会1.IgG4相关疾病是一个近几年才发现的病例,比较“新鲜”,只想让大家有所认识与了解,在今后工作中遇到多器官受累的病例会想到该病的可能。2.因其多器官受累,早期表现无特异性,鉴别诊断尤其重要,需与结节病、淋巴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恶性肿瘤等等相鉴别,需通过加做免疫组化加以鉴别。
右肾下极见一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
右肾下极见一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
右肾中极亦见一低回声团
左肾实质回声均匀
超声所见:右肾实质见两个低回声团:大小约47mmx37mm,25mmx17mm,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
超声提示:右肾实质异常回声: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胆总管上段扩张,内径约13mm,内见一稍强回声团,大小约27mmx10mm。
之前做右肾切除时肝胆脾超声检查无异常
胆总管下段管腔变细,显示不清。
胆总管下段近胰头处管壁增厚,内似见一低回声团,大小约25mmx10mm
肝内胆管树枝状扩张
右肝管扩张
左右肝管均呈树枝状扩张
左肾上极见一低回声团,大小约46mmx21mm
左肾中下极见一低回声团,大小约26mmx24mm
超声提示:1.胰腺肿大,胰头可疑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待排胰头CA;
2.胆总管扩张、胆囊肿大,肝内胆管扩张,考虑胆道系统下段梗阻;
3.左肾代偿性增大(右肾切除术后)
左右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胰腺大小正常,胰头无明显肿大,回声均匀
胆总管仍扩张,但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
左肾实质回声变得均匀,未见明显低回声团
胆囊较前明显变小,但内仍有胆泥淤积
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超声图像
胆总管增宽,达27mm,内见低弱回声团及强回声斑。
胆总管下段显示不清
胆囊明显肿大,约mmx48mm,内见胆泥淤积
服用激素治疗一年多,症状明显好转,可惜在激素治疗逐步减量后近两个月患者自觉不适症状再次出现。患者复查超声图像。
销售部负责人
销售售后咨询考试试看专区视频试看专区超声联盟购买的任何产品,都可以开发票,需要发票的请留言,备注抬头。我们的书籍均可以在微店,天猫,当当,淘宝等众多商城购买。也支持支付宝花呗支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