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与眼睛看健康

津液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也含有部分精微物质。津液在血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津液在血脉外,则遍布于脏腑形体之中。

津液是津与液的合称,而津与液在性状、分布部位和功能等方而还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滋润作用的,总称为津;性状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脏腑、脑髓、骨节之中,起濡养作用的,总称为液。津与液虽有一定区别,但两者同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流布于经脉内外,能相互渗透、补充,所以通常在生理上不予严格区分,而并称为"津液",只是在病理上有"伤津"轻而"脱液"重的区别。

津液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滋润与营养、化生血液、运输浊气

五脏化五液

五液,是一类特殊的津液,包括汗、涕、泪、涎、唾。中医学认为这类津液由五脏所化生,所以称为"五脏化五液"。五脏与五液的关系是: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泪为肝之液,涎为脾之液,唾为肾之液。

泪出于目,能滋润眼睛。目为肝之窍,所以泪为肝之液。肝有风热则流泪不止,肝阴不足则泪少目干。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泪水是以血为原料,由泪腺加工而成。泪水从泪腺中排出后,进入位于结膜内的泪囊,然后再排入泪管。泪水中99%为水,尚含有盐0.6%,能溶解细菌的溶菌酶,少量蛋白,免疫球蛋白A等。另外,黑眼珠表面经常涂了薄薄的一层眼泪,能润湿角膜,使它不致于因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干燥混浊。

研究表明,人的喜泪量大,味道很淡;而悲泪、怒泪则水份不多,味道很咸,原因在于受刺激的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因此,悲伤时,流出泪水,有利于健康。

肝在人体当中,是最大的解毒器官,因此,当人处于极度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实际是人体的一种自保性解毒。眼泪证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受了委屈或被悲痛折磨时挥泪痛哭,能把心中的痛苦发泄出来,对改善情绪非常有益。该流泪时不流泪,是引起溃疡病、高血压、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很多人都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女人比男人长寿,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女人的例假和爱流泪,都是人体的一种解毒表现。随时的解毒,使毒素不容易在体内蓄积,不会导致人生大病。

肝脏好不好,看眼睛就知道!

1、流泪症

冷泪多虚证,迎风冷泪与无时冷泪局部表现仅程度上的不同,而病机方面,前者多窍虚招邪,属轻症;无时冷泪者多脏腑自虚。正如《审视瑶函·迎风冷泪》中提出二者的不同,云:“此为窍虚,因邪引之患,若无时冷泪则内虚,胆肾自伤之患也”。故治疗上,迎风流泪者以养血祛风为主;无时冷泪者,宜补虚为主;并可配合针灸。如排泪窍已经阻塞者,可进行手术治疗。

2、眼睛干涩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眼睛的使用强度和密度也越来越大,发生视疲劳的人越来越多。疲劳是指由于持续近距离视物之后出现的视蒙、眼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周身不适。如果你经常对着电脑或书本,过度用眼会消耗肝血,肝血不足会导致眼睛干涩。

3、红血丝、视力模糊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不良情绪积郁,或者烟酒过度导致。经循行于头、耳、胸胁,所以出现头昏头胀,两耳轰鸣、胸胁胀痛,同时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还常常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红、眼干、眼部分泌物多等。外,“肝火大”还会引起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时翻来覆去、易醒、身体闷热等等。

在对眼干涩与肝脏的关系认识后,眼睛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是要助于肝脏是不是有异常情况,如果有的话,要及时的进行改善,而且引发眼睛问题,一般都是肝脏导致,所以对肝脏在平时的时候要进行保护,避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4、巩膜发黄

“巩膜发黄”是诊断黄疸的重要依据,黄疸多是由于湿热蕴结肝胆,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等疾病。

想要护眼,养肝变得尤为重要

1、养成23点前睡觉的习惯

中医认为,晚上23时血开始循肝胆经,这时候入睡,“静卧血归肝”,就可以让血液循环至肝脏,帮助肝脏转化、解毒等功能充分发挥,肝阴足,则血气循环充分可濡养双目。

2、多吃绿色食物调养肝脏

青色入肝经,绿色的食物可以对肝进行调养,如菠菜、芹菜、绿豆芽等。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多进食养肝护肝、滋补肝肾的食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dwh/1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