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才实穴说文解字话二间

二间穴。首见《灵枢》,在手食指桡侧缘,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的第二个穴位

在手指,第二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间谷、闻谷、周谷

坐位,微握拳,手示指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皮肤褶皱顶点,触之有凹陷处即为此穴

解表,清热,利咽

大肠经经气在此分清降浊

现代常用于身热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痛鼻衄、口眼歪斜;手指肿痛、麻木、屈伸不利;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牙痛,鼻出血,麦粒肿,肩周炎;便秘、腹泻等。

直刺0.2-0.3寸

“二间”,见于《灵枢》,其别名“间谷”的命名与《黄帝内经》所载穴位的另一概念“谿谷”系统有关。

1.大肠上合手阳明......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灵枢·本输》)

2.流于二间,二间者,水也,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者中,手阳明脉之所流也,为荥。(《黄帝明堂经》)

3.间者,穴也,气脉流通之称也,以前有三间,故此曰二间。(《经穴解》)

1二,概数,在此表示较小之意。间,间隔、空隙也,指本穴物质所处为空隙之处。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含“二”字的穴位,除二间外,还有一个“二白”,不过,它不在十四正经的个穴位当中,它属于经外奇穴,所以,从命名上来说,二间穴也算是够独特的。

2间谷、闻谷、周谷。间,间隔、空隙也。闻,听也,指距离短近。周,范围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之处。间谷、闻谷、周谷名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较小的间隙处。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高温水气,此高温之气因是由商阳穴的喷咀喷出,行至二间穴后扩散的范围不大,如处于狭小的区域,故名间谷、闻谷、周谷。

含“间”字的穴,共有四个穴位,分别是三间(大肠经)、行间(肝经)、间使(心包经)、强间(督脉)四个穴。其实中医的穴位“穴”字本身就含有“洞”的意思,和“间”的“空隙”算是同义词,而包含“间”的五个穴位,大肠经就占了两个,足见这个“空隙”在大肠经的重要性。

二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不太高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所处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二间之名即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范围的说明,故名二间。

3大肠经荥穴,属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因散热而有部分水气冷凝而降,在地部形成细小的经水,故为荥穴。

关于“荥穴”是这样定义的,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二间穴目前临床多用于目疾和口疾。如:

·《通玄指要赋》中: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针灸集成》第十五方:怕日羞明:合谷、攒竹、行间、二间、睛明、小竹空。

·《四川中医》,6(9):麦粒肿,双侧二间穴,针灸疗法,艾柱灸。

·《玉龙歌》:牙疼阵阵苦相煎,穴在二间要得传。

·《灵光赋》:牙齿肿痛并咽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除此之外,除临床常用的口目疾患之外,二间穴对于治疗腹泻、便秘和痔疮等大肠疾病亦有奇效。

前文已述,二间穴有分清降浊之功。故能有效治疗腹泻和便秘,这是近当代一些民间医家对二间穴的经验应用。治疗腹泻和便秘,用普通针刺或点刺放血即可,虚实补泻,随证治之。治疗痔疮,实热证尤其适用,可用刮痧器具,沿大肠经走行,从商阳穴刮至二间,以出痧或起水泡为度。此类疾患,二间穴附近多有疼痛反应点或结节,针对反应点治疗,事半功倍,甚至能达到一针见效、一次即愈的神奇疗效。

董氏奇穴中,有个穴位的位置与二间穴非常接近,大间穴。除大间穴外,附近还有小间、外间、浮间和中间诸穴。此五穴均在大肠经走形之上。其中,大间、外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主治疝气之特效针方。

透过“五脏别通”之理论,可知大肠与肝相别通。那么,二间穴,对于治疗疝气等肝经疾病,是否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否可用毫针,从二间穴平刺,一针透四穴,取得和大间、外间、小间、中间同样的效果?

海榉不才,现在这只是我的一个假想,希望能多和有经验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日后在临床中摸索运用之后,再和各位总结讨论。

此外,二间穴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恩爱穴——三间穴,临床上配对使用效果更佳。









































全国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dwh/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