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中医治疗有妙招

麦粒肿俗称"偷针眼""眼边痛”,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炎症,系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主要症状为眼睑红肿,发生硬结,形如麦粒。中医认为此病为脾胃热毒太盛,上攻于眼所致。本病好反复发作,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笔者就曾多次得过该病,常常是不知不觉间就感觉上眼皮有异物感,这时就会让同事在同侧的耳尖穴放血,常常1次放血,第2天就能好。当然,除了耳尖穴,其他很多穴位也都有非常好的疗效,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灵枢·经筋》云:“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麦粒肿根据上下眼睑所在部位的不同,所取穴位也不同。一、上眼睑1、耳尖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功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病症: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操作:酒精消毒后,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液,至血液不再流出。

2、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功用: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主治病症: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

操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挑刺使之出血少许。

3、背部肩胛区膀胱经循行部位反应点

上眼睑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所以上眼睑的麦粒肿可在背部肩胛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区域发现一些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

可用三棱针点剌或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即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

4、其他穴位及治法

(1)膏肓俞挑刺法。

(2)患侧臂臑穴针刺法。(3)大椎穴点刺放血法。(4)大杼穴点刺放血法。(5)凤眼穴点刺法。(6)后溪穴针刺,后放血1-2滴法。(7)少泽穴点刺放血法。

二、下眼睑

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可以取中趾趾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血变为度。

另外,这里还介绍一则南宁某大夫家传方,是用麻线扎中指治疗麦粒肿的方法:麻线1根(长约33厘米)用法:以麻线将患侧的手中指(如左眼扎左手,右眼扎右手)第2节中部扎紧,经6~8小时即可解线。一般两天即愈。《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可以试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dzz/10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