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西秀,我的第二故乡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青大附院援黔帮扶篇
第一季情系万里●山海相连
美丽西秀,我的第二故乡!
作为一个北方人,贵州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景色秀美、气候宜人。而在来到西秀后,更是体会到民风的淳朴和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感觉。
我是张杰,一名中共党员、眼科博士。年11月,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医院领导安排,和其他专业的3位同事作为第医院派驻贵州安顺的医务工作者,乘上了飞往贵州的飞机。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心情激荡、摩拳擦掌。
医院(以下简称“医院”),通过了解得知眼科仅有门诊,眼科医生只有一名,还要兼职抗病毒的治疗工作。而检查设备和基本药物也严重匮乏,仅能进行部分最基础、最简单的眼科门诊工作,就诊患者不多、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个“体检科室”,发展状况极不理想。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明白自己的责任比想象中大得多。进入科室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将科室逐步从“体检科室”向“治疗科室”转变。重新布置眼科门诊,了解、统计来院就诊的病种类型,培养眼科医生,加强医、教工作,申请补充相关设备、耗材,逐步完善眼科各项检查和基本治疗、手术操作……如斜视、复视的检查,新生儿泪道冲洗,眼周药物注射,脓肿切开引流和常见的霰粒肿、翼状胬肉等可在门诊完成的常见手术等一项项检查和治疗项目有序地开展了起来,填补了医院在眼科治疗方面的技术、手术空白。
但由于健康意识薄弱,加上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常有患者因诊治不及时而导致病情变得复杂。至今,那个因不重视而延误治疗,导致上皮型病毒性角膜炎发展成全角膜炎的女孩仍旧让我心痛不已。
同时,由于部分医生“全面诊治”意识不强,常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做法,我们第二批帮扶专家团在第一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各科室纵深帮扶”模式向“科室内纵深帮扶、科室间横向交叉”转变,加强了院内各学科联合协作,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大大减少了因检查受限而转诊的患者数量,提高了医院眼科的医疗水平和知名度。
为强化医护人员“完善诊治”的思想,我每天结合门诊病历对科室医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培训;并在全院范围内普及眼科与急诊、内、外、儿科的相关知识,对常见急诊易误诊的眼科疾病及院内其他科室易忽略的眼科问题进行讲解。将“完善诊治”的理念贯彻在会诊等医疗实践活动中。
工作中,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偏远乡村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普及眼部保健知识。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需要水车送水的地区和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就医的困难群众,难以想象他们是如何年复一年地熬过贵州如此湿冷的冬季。这也再次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
春节前夕,为了保障春节期间用血充足,我也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将自己的热血奉献在这第二故乡。
工作之余,西秀之行也让我们原本素昧蒙面的4人结下了深深的兄弟情谊。永远忘不了下班后在住所一次次工作筹划的小会,忘不了周末一次次的驾车同游,忘不了一次次的看护照料,医院附近的“福祥老字号”。西秀之行,还有那今生契若金兰的兄弟、姐妹、朋友。
熬过了三九寒冬,迎来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帮扶期限也渐渐到来,但很多事情还没开展,很多工作还未完成……为了能多为西秀做一些事,让此次帮扶工作能够画上更加圆满的句号,我毅然申请延长三个月帮扶时限,努力地将帮扶工作做的更好,为了自己不虚此行,也为了那些充满治疗渴求的眼睛、那些痊愈后患者的笑容、那每位患者就诊后必会附上的一句感谢,以及那份患者对医生由衷的信任!
西秀!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不会把你忘记!
编辑:张杰、吴鹏
审核:罗愉燕
医院
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急救-
咨询
更多医疗资讯请您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