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睑腺炎怎么艾灸麦粒肿睑腺炎

1病症概述

麦粒肿是由睫毛附近的皮脂腺、变态汗腺或睑板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为睑腺炎。其中生于皮脂腺、变态汗腺的为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生于睑板腺的为化脓性睑板腺炎,即为内麦粒肿。本病属中医学“针眼”范畴。“针眼”一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又因眼睑内应脾胃,脾胃属土,故《证治准绳》称之为“土疳”,其俗名还有“偷针”、“偷针窝”、“包珍珠”、“挑针”、“土疡”等。

西医认为本病是由化脓性细菌(以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引起的睑腺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多见。临床表现为:初起时,眼睑边缘有局限性红肿,疼痛,触之有硬结压痛。如疖肿发生于近眦部,红肿疼痛更为明显。其附近的球结膜水肿,颇似蜂窝组织炎。发病2~3天后,顶部出现黄色脓点,破溃排脓后,红肿迅速消退,疼痛缓解,约7~10天后痊愈。麦粒肿有习惯性,一般发病较急,多生一眼,但也有两眼同时发生的,每多有反复发作。

2病理阐述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外感风热毒邪,客于胞睑;或过食辛辣炙煿,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皆使营卫失调,气血凝滞,热毒上攻,壅阻于胞睑皮肉经络之间,发为本病。若素体虚弱,脾胃气血不足,卫气不固,易感风毒,或素有屈光不正、卫生不良等易患本病。

西医认为本病为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通过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外麦粒肿)或睑板腺(内麦粒肿)的出口侵入,沿着排出管道上行而发生。一般病灶局限,也可扩展而侵犯多个腺组织。

3灸疗辨证

症状表现:初起胞睑局部红肿,继之形成硬结,状似麦粒,痒痛并作,终则化脓,破溃而愈,可兼有发热,便秘,恶寒,头痛,苔薄黄或黄,脉浮数或数。

取穴配穴阿是穴(硬结处)、攒竹、太阳、合谷、风池、后溪、量眼穴、足三里。

①发热者,加大椎;

②便秘者,加天枢。

灸法

艾条温和灸艾炷着肤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每次选1~3穴,每穴灸2~4壮,艾炷如米粒或麦粒大,每日1次。艾条雀啄灸艾炷隔蒜灸每穴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2次。艾炷如黄豆大,每穴每次灸5~8壮。灯火灸生地黄敷灸双天膏敷灸灸灼1次。每日1次。每日1次。

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

1.《景岳全书》

足三里灸之,可令火气下降明目。

2.《针灸逢源》

目病:偷针眼,眼内眦生小块,须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此以解太阳之郁热也。

3.《验方新编》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针眼,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边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如不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

4.《证治准绳》

杂病·七窍门:土疳症,有一目生又目者,有止生一目者……其病不一,当随宜治之,……谨按世传眼眦初生小疱,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刺破时眼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

现代灸疗文献

1.艾条灸后溪穴治疗麦粒肿秦亮中国针灸,26(6):44

治疗方法:将艾条点燃之后于穴位处上下施雀啄灸(施灸时,将艾灸点燃的一端像鸟雀啄食一下,上下快速移动施灸)。每次每侧穴位约灸1分钟,每日灸治1次。

2.艾灸素髎穴治疗麦粒肿万发瑞江西中医药,21(3):61

治疗方法: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素髎穴,迅速点灸,点灸后快速离开,如听到一声清脆的爆破声,则表示灸治成功。

治疗结果:初起、轻症者灸后1天即愈,已化脓者、后反复发作者隔日再灸1次,多于4~5天治愈。

3.艾灸后溪穴治疗麦粒肿张化男胡继远针灸临床杂志,10(1):45

治疗方法:用艾绒做成麦粒大的艾炷灸后溪穴,左病灸右,右病灸左。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烧为灰后,再加1炷、2炷,连续灸至3炷即为1次。一般患者1次即愈,反复发作患者2次可根治。

治疗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痊愈27例,2次痊愈5例。

4.灸后溪穴治疗麦粒肿岑维璠广西赤脚医生杂志,(1):19

治疗方法:右眼患病取左侧后溪穴,左眼患病则取右侧后溪穴。施灸时按艾炷着肤灸法操作,每次连续灸两壮,待灸完第二壮后,用手迅速将艾灰轻压在穴上。一般治疗2~4天痊愈,对初期未成脓者效果显著。

治疗结果:用上法治疗麦粒肿60余例,效果良好。

病案举例:杜某某,女,38岁。左眼患麦粒肿,局部红肿压痛,曾服中草药,无效。经按上法灸后溪穴后,第3天即愈。

Tel:识别







































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hl/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