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正骨的医学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二版教材《中医正骨学》对正骨是这样定义的:“正骨学是研究防治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一门科学。”这一定义仅涵盖了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正骨整复内容,完全缺失了对临床诸多疾病的骨移位病因的认识。而现今世面上流传的各家手法,大多为古法或者国外舶来之法的继承,及其一法一术、一病一心得的局部改良改造之作,改头换面标新立异者屡见不鲜。

柔性正骨以骨移位为出发点完全填补了《中医正骨学》之空白,并具有独特、系统的理论,和与众不同的手法技术,并在临床上有着明确的作用机理和独特疗效,和经得起临床长期考验。

《骨伤科生物力学》中言:“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系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发生两种形式的运动,一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一是物体形状的改变”。这里所描述的骨结构移动,是目标骨结构相对于人体标准而言的“绝对移位”,和该骨结构相对于其相邻的周围组织发生的“相对移位”。绝对移位与相对移位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

绝对移位:是指以人体整体结构空间作为坐标系,脊椎或任一骨结构离开其原本的坐标位置而发生的位移。

相对移位:是指目标骨结构与其相邻的骨结构发生包括线移位(线性距离移位)或者角移位(角度旋转移位)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以此判断目标骨发生位移。这个过程中的坐标骨,同常是以相邻、位置居下位的被认为正常的骨结构为中心建立的。

田纪钧先生的《骨错缝与筋出槽治疗术》中指出了骨错缝与半脱位的量化标准。微小移位:1/4.5毫米,疼痛程度轻微,无关节不稳。半脱位:5/8毫米,疼痛明显,一半检查无关节不稳。

骨结构的立体移位病因理论:当人体骨结构由于受到内外力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而发生相对和/或者绝对位移时,会对其相邻结构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机械力的影响,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发生,进而引发某些相应症状和疾病。

由骨结构的立体位移引起的疾病,我们称之为骨移位相关疾病。骨结构立体移位病因理论是中医柔性正骨所依据的主要病因理论之一,通过手法正骨技术使立体移位的骨结构复归本位并恢复正常的力学结构,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骨移位分为三个层面:①病灶的阳性反应点亦称扳机点,②关节错缝亦称错骨缝,③骨结构的立体旋移。

导致骨移位的力量来源:①外力,比如跌打损伤、外力撞击牵拉力等。②肌肉的异常收缩力,比如急性损伤的软组织会因损伤而剧烈收缩,急速收缩的软组织又会牵拉骨结构使之发生移位;长期因工作或运动而强力收缩的肌肉,会逐渐拉动骨结构最终发生移位,这又包括长期持续的肌肉训练和长期体力劳动、习惯性动作、不良姿势下的运动等。这里要注意的是,通常骨移位的方向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同,通常是肌肉附着止点处的骨结构向肌肉起点附着处的骨结构(近端)移动。③自身的重力,这又通常与异常的体重、疲劳、不良姿势有关。比如半躺坐会导致骨盆仰角过大、腰曲僵直或者反张。④医源性力。不当的牵引、不当的推拿、不当的运动处方等。

骨移位对相关结构组织的影响:对软组织的影响、对神经组织的影响、对血管的影响、对内脏功能影响、对脊髓的影响、对脑组织的影响。

骨移位对软组织的影响:①骨结构的移位会造成各个肌肉和筋膜出现序列紊乱和运动方向与速度的不协调,从而容易造成筋膜撕裂和肌肉附着点处的急慢性劳损。②损伤后的软组织发生肿胀、充血、疼痛等无菌性变化。③因骨移位导致相关软硬组织的结构空间发生变化,引发相关体液、血液、淋巴循环系统受阻。

对骨结构运动规律的探讨不能不进行软组织的深入研究,软组织的精细化研究是正骨技术进步的必由阶梯。在骨结构发生病理性移动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限制骨结构活动的相关韧带、肌肉、筋膜的损伤。

骨结构的位置变化必然影响到肌肉筋膜的状态。通常的正骨比较粗放,比较片面强调骨正筋柔而不大主动理会肌筋膜的状态,不会体味其变化,但是随着正骨技术的深入,肌筋膜的重要性及其细微状态就会逐渐在手下显示出来,此时肌筋膜的任何异常都不会有机会逃脱,所以这是正骨层次水平的问题。

骨移位对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①牵拉卡压神经线,导致神经线内血管受压而血流阻滞、神经纤维受压而信号传递不畅,由此引发相应神经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改变。②骨移位后直接或者间接卡压给神经供血的动静脉血管而导致相应神经供血不足,引发相关症状。

骨移位对血管的影响:移位的骨结构本身或因骨移位而引起周围软组织发生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而推挤、牵拉、粘连血管,导致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而出现相关的血液循环障碍,供血受阻。

骨结构移位对内脏的影响:①通过神经功能异常发生影响。②通过牵拉肌筋膜对内脏位置和筋膜包裹状态发生影响。

骨移位对脊髓的影响:①因脊柱曲度及长度发生变化而引起脊髓的长度与粗细的变化。②脊柱椎间盘突膨出或椎间等软组织肥厚而顶推卡压脊髓。

骨移位对脑组织结构的影响:①颅骨移位变形使得脑组织的空间力学结构变化而推挤脑组织。②脊柱曲度的异常变化引起脊髓、硬脊膜受牵拉、刺激脑组织与脑膜,引起脑结构位置与功能状态发生变化。③碟骨的异常移动牵拉、卡压颅脑神经及血管,进而影响脑功能的状态。④枕骨大孔与寰椎的相对应位置紊乱导致脊髓与延髓移行部位的力学状态异常并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⑤颈椎序列及曲度异常卡压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泛神经病因理论:从头面症状看神经病因,我们从临床上观察到,诸多头面五官的症状大多与相应功能异常有关。例如眼睛痒、流泪、鼻塞、打喷嚏、流鼻涕、鼻粘膜肿胀、牙龈肿痛、牙敏感酸痛、磨牙、口舌生疮、口腔溃疡、面瘫、面肌痉挛、流涎、眼皮跳、眼睑下垂、脂溢性皮炎、痤疮、耳鸣、头痛晕、咽喉痛、麦粒肿等等,这些症状多数情况下都与神经受到物理刺激有关。这个物理刺激与枕寰枢、颅面骨等的病理性移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被影响的神经以相关脑神经为主。

肢体与内脏的问题亦是如出一辙。

不同程度的神经干扰与刺激,导致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变现或临床症状体征。也导致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骨移位病因:①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多与骨结构异常力学状态有关。骨结构是神经系统的支护,是神经系统通道的刚性保护结构。但是除此以外,脊柱系统更有着多重的重任,其保护功能、承重功能与运动活动功能之间日渐严重的矛盾导致其结构难堪重负,以致神经系统频受刺激干扰。

②神经系统是全身机能运作的总指挥与信息传递通道,神经系统的问题外涉肢体感觉与运动,内牵脏腑器官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神经系统)。故发生问题,将会涉及四肢百骸,或者反过来说四肢百骸的问题,可能大多不同程度地与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③临床上诸多不明原因疾病,我们以手法触诊则发现有相关神经节段所在脊柱位置出现显著序列紊乱,而当以手法纠正后,则相关症状常常有着即可改善或者消失。









































云南白癜风正规医院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hl/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