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营养bull免疫bull

和大家一起分享《营养·免疫·长寿》一书,本书由丞燕国际机构创始人营养免疫学家陈昭妃博士编著,希望能对您和您的家人的健康管理有所帮助。

第十一章自体免疫性疾病

1-型糖尿病、牛皮癣、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都是生活当中经常能够听到的疾病,但其实它们都有着共同之处:同属于一类被称为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慢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困扰着世界上至少5%的人口。

自体免疫性疾病至少有80种,可在许多器官发病,并引起各种不同的症状。自体免疫性疾病源自于混乱的免疫系统攻击身体正常的组织。这不同于功能正常的免疫系统;因为正常的免疫系统只攻击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细菌、病毒、毒素和肿瘤细胞等。

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例子

疾病类型

影响

炎症性肠疾病

胃肠道

多发性硬化症

大脑、脊髓

牛皮癣

皮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缔组织、关节

干燥综合征

泪腺、唾液腺、肾脏、肝脏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皮肤、关节、肾脏、大脑

1-型糖尿病

心脏、血管、神经、眼睛、肾脏

饮食与自体免疫性疾病

摄入肉食和乳制品易提高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如炎性多关节炎(指同时涉及五个或更多关节的各类关节炎)。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发现,来自英国诺福克的25,名年龄介于45-75岁的人群中,吃红肉最多的人较红肉摄入量最少的人,罹患炎性多关节炎的风险高出两倍多;而乳制品摄取量最多的人较之乳制品摄取量最少的人,罹患炎性多关节炎的风险高两倍。一些研究表示,以牛奶为基础配方的婴儿奶粉,以及童年时期喝牛奶的习惯,都可能会促进1-型糖尿病的发展。

摄入肉类和乳制品是如何增加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呢?

1、引发炎症,增加肠道通透性

摄入酒精或者服用药物等,都可引致肠壁发炎。而肉类和乳制品也被认为是肠壁发炎的罪魁祸首。在日本,随着最近20多年来人们日常生活中肉类、动物脂肪、乳制品摄入量的增加,有记录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者均属于炎性肠道疾病)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炎症引发身体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会溶解肠道的粘膜。

人体摄入的食物会在肠胃进行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后,才会透过肠壁进入血液中。肠壁就像一层过滤网,又像是一个把关者。若肠壁这层过滤网被破坏(通常在发炎的情况下),肠道的通透性将会增加(通常被称为肠漏),这会使未经完全消化的大分子物质穿过肠壁进入血液。这些物质沉积在身体某些器官后,会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炎症反应。当攻击外来物质时,免疫系统可能会错误攻击外来物质所在的器官,从而导致自体免疫性疾病。

许多自体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不正常的肠道渗透性。科学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其肠道通透性都不断增加。事实上,似乎许多类型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肠道通透性增加的症状。对于那些克罗恩病的高风险患者来说,小肠粘膜通透性增加是常见的症状。

2、分子模拟

肉类和乳制品也可由另一种方式来引发自体免疫性疾病:它们与人体拥有相似的蛋白质结构或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由于这些相似性,免疫系统在分解、破坏外来的动物性蛋白质时,会分不清外来的动物性蛋白质或人体本身的蛋白质,从而错误地对人体蛋白质发动攻击。

科学家们研究了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上提取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人体Ⅱ-型胶原蛋白(软骨的成分之一):而测试显示,这些抗体同样会攻击鸡和牛的Ⅱ-型胶原蛋白,这表示食品中的胶原蛋白会导致该抗体攻击人体自身的胶原蛋白。

另一项研究发现,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上提取的抗体,可识别攻击牛奶中的白蛋白。此白蛋白中的一部分与人体中的三种蛋白质非常相似:人类Ⅰ-型胶原蛋白、补体C1q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

其他危险因素其他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病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Epstein-Barr病毒和疱疹相关。免疫系统在对抗此类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药物药物也可引发类似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药物肼屈嗪(一种降压药)、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不齐)和异烟肼(抗生素)都有关联。通常在停药数周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常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在美国,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约78%是女性。然而,当男性罹患自体免疫性疾病时,通常比女性更严重。吸烟有研究显示,吸烟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可提高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吸烟还会以诱发炎症、抑制免疫力、破坏DNA等各种形式影响免疫系统。家族遗传自体免疫性疾病往往在一个家族中普遍存在。环境触发化学物质和紫外线等都是引发自体免疫性疾病的介质。

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宽慰

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自体免疫性疾病。非甾体抗炎药(NSAID)、止痛药或类固醇等是常用的控制免疫系统反应的药物。然而,常用的NSAID,除了阿司匹林和萘丁美酮外,都会导致人类肠道通透性增加。此外,这些药物还可能会增加感染、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白内障、骨质疏松症和2-型糖尿病等的风险。

幸运的是,最近有证据显示,透过将某些食物从饮食中去除,可帮助降低肠道的通透性。

·将肉类和乳制品从饮食中除去。

·坚持低动物脂肪和低植物油的饮食习惯。

·尽量减少摄入植物油(包括芝麻油、玉米油和花生油),因为它们的Omega-6脂肪酸含量都非常高,过量摄取时会加重炎症反应。

·对于某些人来说,小麦或玉米等也是过敏原,这些食物可能会触发这少部分人的自体免疫性疾病;所以这些人应该在饮食中避免摄入此类食物,即能帮助制止自体免疫性疾病。

研究人员认为,只要做到上述几点就可以减轻炎症,从而降低肠道通透性。

以植物性Omega-3脂肪酸对抗自体免疫性疾病

现代饮食除了肉类和乳制品含量过高,也充斥着过多的Omega-6脂肪酸(存在于植物油、加工食品和快餐中),而Omega-3脂肪酸的摄取量却不足。因此,均衡的膳食、多吃植物性食物能帮助预防或者减轻自体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应该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以此来均衡饮食中的Omega-6脂肪酸。

奇异果籽

奇异果籽大约含有62%的a-亚麻酸(ALA)——一类仅存在于植物中重要的0mega-3脂肪酸。ALA是制造前列腺素的必需物质,而前列腺素在免疫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鼠尾草籽

鼠尾草籽不仅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所含的丰富抗氧化剂也能滋养免疫系统。鼠尾草籽还含有丰富的纤维,可以帮助维持消化道的健康,并预防胃肠道疾病。

营养免疫学创造人---陈昭妃博士毕生的职志,就是将中国固有浩瀚的本草智慧及经验,以科学化的方法来处理,使其发扬光大。其目标是研究发展及生产制造最好的、最营养的本草食品,为人类的健康创造最大福祉。

丞燕

以专业领航的陈昭妃博士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一个没有疾病的国度,

从此,孩子自由自在的翱翔;

从此,生命绵长而充实;

从此,云淡风轻,坐看日出与日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zlyy/1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