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打针后,你的针眼按压对了吗
很多人都有过抽血或打针后出现针眼局部淤青或肿痛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局部淤青或肿痛是穿刺后由于按压不当引起局部出血出现的皮肤瘀斑或皮下血肿。这样的淤青或肿痛常常需要几天时间才逐渐消散,增加了额外的痛苦,也增加了再次静脉穿刺寻找血管的难度。为什么每个人在抽血打针后都用棉签按压过,有的人却难免此遭遇呢?主要是由于压迫的方式不对造成的。有些人用棉签紧紧压住皮肤上的针眼儿的位置,有些人不断用棉签擦拭,有些人一看针眼儿没血就不再理会,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都易引起局部淤青或肿痛。那怎样做才可以避免呢?
抽血打针后淤青或肿痛是因为被刺破的静脉没有被准确充分的压迫止血造成的,所以诀窍在于充分按压抽血打针时被刺破的血管,而不光光是压住被刺破的皮肤。抽血打针时护士用针头刺破皮肤后,针头会在皮下行走一小段距离才会刺破皮下的浅表静脉。那么皮肤上的针眼和静脉刺破的位置就会有一定的距离,距离的大小会根据每个人静脉的深浅和护士的手法而不同。但总体来说,静脉被刺破的位置大都在皮肤针眼儿处上方,也就是向心方,一般不会超过1~1.5厘米。这样抽血打针的针头拔出后,用棉签按压针眼并用大拇指或两根手指将皮肤针眼儿及向上2cm的范围都紧紧压住就可以确保压到了静脉被刺破点,一般按压约10分钟。如果已经出现淤青或血肿,切勿马上热敷,可用冰敷,24小时之后方可用热毛巾热敷,这样才能加快化瘀的速度。
分享是一种快乐,感谢阅读,如果您有收获,请分享至朋友圈!
获取更多资讯
请添加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