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普鼻咽癌,你了解多少
现在患肿瘤的人越来越多,癌症离我们越来越近,已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导致在生活中很多人谈“癌”色变。我国居民一生中罹患癌症的概率约为22%,其中,鼻咽癌在我国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居首位,那么,鼻咽癌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鼻咽癌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高发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
鼻咽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地域性和家族聚集性,多见于黄种人,年龄在40岁以上多发。
EB病毒感染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环境因素主要可能与水质、土壤、气候有关,经常食用咸鱼、鱼干、腊味这些腌制食品,其中与含有致癌物质有关,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防病率较高。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
涕血多数人在清晨洗漱过程中,用力回吸鼻腔或鼻咽分泌物时出现带血现象。
耳鸣、听力下降主要是由于鼻咽癌新生物堵塞患侧咽鼓管管口所致,损伤听神经时引起听力下降。
鼻塞鼻咽顶部的肿瘤向前浸润生长,使同侧后鼻孔与鼻腔阻塞,大多呈单侧性鼻塞且日益加重。
头痛大约有7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多为偏头痛、颅顶枕后或颈项部疼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多在无意中摸到“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以上这些症状常常被忽略或被误诊,如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
早期检查手段
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这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地常规检查方法。必要时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CT、磁共振检查了解鼻咽腔内肿瘤的部位,管腔是否变形或不对称。可以显示鼻咽腔外侵犯,与周围组织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由于MRI确定肿瘤界线比较清楚和准确,对放射治疗照射野定位十分有用,同时,MRI检查对了解放疗后脑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血清EB病毒检测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检测EB病毒的IgA/VCA和IgA/EA抗体滴度。前者敏感度较高,准确性较低;而后者恰与之相反。故对疑似鼻咽癌患者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测,这对早期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鼻咽癌的治疗
放射治疗由于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癌,对放射线敏感度高,因此首选放疗。
手术治疗是对鼻咽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直接切除及清扫的外科处理方法。有一定适用指征。
化学治疗是一种辅助性或姑息性治疗,主要用于中晚期患者。也可局部植入化学粒子,或介入性化学栓塞治疗。
其他治疗中医治疗,冷冻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预防要“三早”
近年来我们癌症患者总体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某些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等多因素所致。预防鼻咽癌,也要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预防。日常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腌制和烧烤烟熏食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鼻咽癌的预防重在“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以,防癌体检是发现早期癌症行之有效的手段。
专家介绍
王德辉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鼻科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市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长期从事鼻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多年来,完成了鼻内窥镜手术四千余例,无一例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他积极探索并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术、鼻内窥镜下眶减压术、鼻内窥镜下鼻颅底区多种疾病的手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使上海地区在鼻内镜外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在《JournalofLaryngologyOtology》、《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等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耳鼻喉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前庭外科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哺乳动物前庭毛细胞再生的实验研究》获省(市)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内耳微显微外科》获中华医学二等奖()、《耳显微外科和相关基础研究》获上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参加了《耳鼻咽喉科新理论与新技术》、《临床耳鼻咽喉科手册》和《全国自学考试教材-眼耳鼻咽喉科学辅导教材》三本专著的编写,其中《耳鼻咽喉科新理论与新技术》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他还承担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专业擅长:鼻科学、鼻内镜外科学。擅长鼻部炎性疾病、鼻眼及鼻颅底相关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鼻炎、鼻窦炎、鼻部囊肿、鼻部多种肿瘤、鼻咽部肿瘤、视神经减压、眶减压、慢性泪囊炎、脑脊液鼻漏、垂体肿瘤以及波及颅底的多种鼻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