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诊疗常规3结膜疾病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一)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常有接触患者病史。多见于春夏两季。
(二)患眼红、烧灼感,或伴有畏光、流泪。分泌物多,为脓性或粘脓性,早晨起床时,上下睑睫毛常被分泌物粘合在一起。视力一般不受影响,如分泌物附于角膜表面时可致一过性视力模糊或虹视。
二、检查
(一)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可有点状或片状结膜下出血。当并发角膜溃疡时,则畏光流泪加重,并可有疼痛。。
(三)须与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青光眼鉴别。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发病。
(二)双眼同时或相隔,l~2天发病。
(三)症状:流泪、异物感、灼热感。
(四)体征:睑、球结膜及穹窿结膜明显充血,大量粘液性或哝性分泌物,手电筒侧照可有滤泡、乳头增生。如为淋球菌或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者,症状严重.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一、结膜囊冲洗当结膜囊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二、局部频滴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
三、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四、预防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要经常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眼并须勤洗手。
一、治愈症状消失,结膜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好转,结膜轻微充血。
三、未愈结膜充血无改善,眼分泌物较前改变不明显。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眼痒,烧灼感,干涩感,眼刺痛及视疲劳。
(二)体征:结膜轻度充血,可有睑结膜增厚、乳头增生,分泌物为粘液性或白色泡沫样。邻近组织感染引起者可有相应表现,如睑缘炎、泪腺炎。
二、检查
手电筒应仔细检查周围组织有无炎症。
三、诊断标准
(一)慢性病程。
(二)常双眼发病。
(三)症状:眼痒、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
(四)体征:结膜充血、乳头增生、粘液性黄白色分泌物,量较少,可伴有睑缘充血。
一、去除病因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治疗睑内翻、睑外翻、倒睫、泪腺炎、睑缘炎,矫正屈光不正和隐斜视,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
二、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选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
一、治愈结膜充血及症状消失。
二、好转结膜充血或症状减轻。
三、未愈结膜充血或症状无改善。
流行性角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是由腺病毒引起,起病急,常为双眼,可先后发病,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常常流行发生。
二、检查
(一)早期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不同处是分泌物少且为水样、下睑结膜和下穹隆部结膜有多量滤泡、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二)1~2周后结膜急性炎症减轻,而中央部角膜出现数目不等的点状上皮下浸润,或可稍影响视力,偶留有薄翳。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发病,潜伏期5一12天,病程约7~10天。
(二)症状:畏光、流泪、异物感、剌痒、疼痛。
(三)体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穹窿部大量滤泡增生,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分泌物为浆液纤维素性。婴幼儿患者之结膜则常有假膜。可并发浅层点状角膜炎。
(一)结膜囊冲洗当结膜囊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二)局部频滴抗病毒和抗生素眼药水可兼用少量激素眼膏涂眼。
(三)睡前涂抗病毒眼膏
(四)预防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要经常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眼并须勤洗手。
一、治愈结膜炎症消失。
二、好转结膜轻微充血。
三、未愈结膜充血明显,症状无改善。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夏秋季,起病及症状与流行性角结膜炎相似,但更快更重,常伴明显眼痛。急性发病,近日多有红眼病接触史。多为双眼发病。
二、检查
(一)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或可遍及全部球结膜。
(二)常可出现小点状角膜上皮脱落,甚或可迁延数年之久。
(三)少数病例可有角膜浅层基质层浸润混浊、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等,或有上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以及下肢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三、诊断标准
(一)症状:异物感、畏光、流泪、疼痛。
(二)体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有滤泡增生,球结膜常有点、片状出血,耳前淋已结肿大并有压痛,分泌物为浆液纤维素性(水样)。角膜上皮常有点状剥脱。
(一)结膜囊冲洗当结膜囊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2%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
(二)局部频滴抗病毒和抗生素眼药水。
(三)睡前涂眼膏。
(四)预防传染病人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要经常严格消毒。对患者要及早进行隔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眼。并向上级部门上报传染病。
一、治愈结膜不充血,症状消失:
二、好转结膜轻微充血,症状改善:
三、未愈结膜充血明显,症状无改善。
淋菌性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一)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
1.感染后12—48h发病,病程急剧发展,通常以一眼发病多见,亦可为双眼者。
2.眼睑高度红肿,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溢出。睑结膜充血明显,可伴有小出血和假膜。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胀、压痛。炎症过程中常伴有角膜溃疡,并迅速坏死穿孔或因全眼球炎而失明。
(二)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
1.一般在出生后2—3d内发病,多为双眼受累。
2.症状与体征与成人者相似,但较轻,角膜并发症的发生较迟。
三、诊断标准
(一)急性发病,近日有淋病接触史。
(二)症状:畏光、流泪、胀痛、异物感。
(三)体征:眼睑高度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可并发角膜溃疡和穿孔。
(一)结膜囊冲洗:用生理盐水或l: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结膜囊,可每半小时冲洗一次。冲洗时,病人须将头部偏向患侧,以防带有脓性分泌物的冲洗液进入健眼。
(二)局部使用青霉素制剂~U/ml,频滴眼,直至分泌物减少后,持续2~3天。
(三)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四)全身用药:口服磺胺药,肌肉注射青霉索。
(五)预防传染:患有淋病性尿道炎的病人应提防自身眼部感染以及传染他人,便后手要消毒;健眼需戴透明眼罩以防感染;用过的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并煮沸消毒;焚烧被分泌物污染的敷料;医护人员诊治病人时应戴防护眼镜。产前患有淋病性尿道炎的孕妇,须在产前治愈;婴儿出生后立即用抗生素点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六)医院进一步诊治。
一、治愈结膜不充血,症状消失。
二、好转结膜轻微充血,症状改善。
三、未愈结膜充血明显,症状无改善。
沙眼
一、临床表现
(一)一般起病缓慢,多为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可有不等。
(二)急性期症状: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甚或无不适。重复感染时,或加杂细菌感染时,刺激症状可更重,且可出现视力减退。晚期因后遗症,症状更明显,可严晕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三)体征:急性期: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慢性期:结膜充血减轻,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窿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角膜血管翳,且在病变过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结膜的睑板下沟处,渐成网状,最后全部变成白色平滑的瘢痕,沙眼性角膜血营翳。
(四)后遗症与并发症: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二、检查
(一)结膜病变以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为明显。
1.结膜充血、肥厚;乳头增生,呈绒状颗粒;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含黄白色胶样内容物。
2.瘢痕形成,是沙眼特征病变之一,乳头和滤泡破溃或坏死后形成灰白色线状、网状瘢痕。
3.角膜血管翳亦为沙眼的特征病变之一,在沙眼早期即出现。一般是血管越过上方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如累及瞳孔区则影响视力。
三、诊断标准
沙眼的临床诊断至少要符合下列中的两项:(1)上睑结膜滤泡,(2)角膜缘滤泡及后遗症(Herbert小凹),(3)典型的睑结膜瘢痕,(4)角膜缘上方血管翳。
(一)局部应用利福平眼药水点眼。
(二)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三)全身用药:口服磺胺药、红霉素等。
(四)手术治疗:急性期患者,乳头增生严重的,可用磺胺或四环素液摩擦结膜穹窿部,倒睫则需医院手术矫正。
(五)预防传染: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避免接触感染。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提倡一人一巾,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
一、治愈症状消失,并发症得到有效治疗。
二、好转症状减轻,并发症有所好转。
三、未愈无变化。
过敏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多为局部药物或其它抗原过敏引起,常见的有阿托品、青霉素等;局部奇痒,可有异物感,伴有结膜分泌物。
二、检查
(一)眼睑红肿或呈湿疹样改变。结膜水肿、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上皮剥脱。
(二)严重者可伴全身过敏表现。
三、诊断标准
(一)有用药及急性发作史。
(二)眼痒、异物感。
(三)眼睑潮红、肿胀,睑结膜及穹隆起结膜乳头滤泡增长,球结膜水肿,少量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的。
(一)查找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二)局部涂皮质类固醇眼膏。
(三)如伴有睑皮肤红肿、丘疹等改变者,可用2~3%硼酸水湿敷。
(四)严重者可加用全身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或激素等,短期使用。
一、治愈症状消失,结膜恢复正常。
二、好转症状改善,结膜充血减轻或结瘢痕。
三、未愈症状无改善,结膜充血明显。
春季结膜炎
一、临床表现
春夏季发病,秋冬季症状及体征缓解,双眼周期性反复发作,轻症者3~4年可不再发作,重症者可连续反复发作十余年。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少年。剧痒为其特征之一。可有畏光、流泪。
二、检查
分泌物呈粘丝状。
三、诊断标准
(一)季节性反复发作,奇痒。
(二)临床表现
手电筒侧照可见上睑结膜呈扁平的“铺路石”状改变。
(一)尽可能寻找致敏原,并可采用脱敏疗法进行治疗;
(二)以减轻局部症状为主,可用激素眼膏涂眼。但切忌长期使用激素点眼,致使发生激素性青光眼的危险。
(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抗过敏用药,如抗组织胺药物、葡萄糖酸钙等。
(四)对于严重的睑结膜型病例,可医院手术治疗。
(五)治疗并发症,如角膜炎等需医院进一步诊治。
一、治愈结膜炎症消失、恢复正常,结膜刮片找不到嗜酸性细胞。
二、好转结膜炎症减轻,结膜刮片仍可见到嗜酸性细胞:
三、未愈结膜炎症不改善。
翼状胬肉
一、临床表现
常见于长期户外工作者,如渔民、农民等。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引起角膜散光或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睑裂部球结膜呈翼状赘生组织,尖向角膜。当胬肉较大、肥厚水肿时,可妨碍眼球运动。
二、检查
按其发展与否,可分为进行性和静止性两型。
(一)进行性翼状胬肉:头部隆起、其前端有浸润,体部充血、肥厚,向角膜内逐渐生长。
(二)静止性翼状胬肉:头部平坦,体部菲薄,无充血,静止小发展。
三、诊断标准
(一)睑裂部球结膜肥厚隆起,呈三角型,底部朝毗部、头部向角膜方向发展;
(二)需与睑裂斑和假性胬肉相鉴别。睑裂斑通常不充血,形态与胬肉不同,底部则相反,且不向角膜方向发展。假性胬肉通常有角膜溃疡或创伤病史,与附近结膜相连,可在任何方位形成。
(一)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进展起可局部给予抗生素眼水消炎。
(二)医院手术治疗,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
一、治愈胬肉消退,结膜下组织不增生。
二、好转胬肉仍然存在,但不侵入角膜。
三、未愈无改变。
结膜下出血
一、临床表现
常仅出现于一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与全身疾病无关,偶尔有剧咳、呕吐等病史。
出血初期呈鲜红色,以后随着血液的吸收逐渐变为棕色。
二、检查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应特别着重全身系统疾病的检查。
三、诊断标准
结膜下出现片状出血,排除全身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疾病和其他眼部疾病。
(一)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出血早期可局部冷敷,2天后热敷。
(三)应用止血药物和促进出血吸收的药物。
一、治愈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
二、好转结膜下出血范围变小或部分吸收。
三、未愈结膜下出血无变化或加重
结膜结石
一、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时可引起异物感。
二、检查
突出睑结膜表面的黄白色凝结物。
三、诊断标准
睑结膜表面出现黄白色凝结物,可突出于结膜表面。
局部给予抗生素眼水消炎。如结膜突出于结膜表面,可医院行结石剔除。
一、治愈结膜凝结物清除。
二、好转结膜凝结物不突出结膜表面。
三、未愈无改变。
鐧界櫆椋庡彲浠ユ不鐤楀悧鐨偆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鏂规硶鏈夊摢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