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不死空自留麦粒死后百倍收乙年四旬

麦粒不死空自留麦粒死后百倍收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读经福音释义

每日读经释义分享年3月18日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读经一(我要订立新的盟约,不再记忆他们的罪恶。)

恭读耶肋米亚先知书31:31-34(新约与新心)看,时日将到──上主的断语──我必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订立新约,不像我昔日──握住他们的手,引他们出离埃及时──与他们的祖先订立盟约;虽然我是他们的夫君,他们已自行破坏了我这盟约──上主的断语──我愿在那些时日后,与以色列家订立的盟约──上主的断语──就是:我要将我的法律放在他们的肺腑里,写在他们的心头上;我要作他们的天主,他们要作我的人民。那时,谁也不再教训自己的近人或弟兄说:「你们该认识上主」,因为不论大小,人人都必认识我──上主的断语──因为我要宽恕他们的过犯,不再记忆他们的罪恶。——天主的圣言。

释义这篇读经是全本耶肋米亚书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上主要与整个以色列民族另立新约。新的约要写在他们的心头上,遵守诫命不再是外在的义务和责任,乃是内心的意愿,是基于良心的催逼,唯有这样「我要作他们的天主,他们要作我的人民」才算真正的落实;如此「谁也不再教训自己的近人或兄弟说:你该认识上主」,因为子民对天主的认识,不再靠外面的法律学习,而是由心出发的认知。以色列人犯罪到一个地步,使旧的约完全失去效用。但教人想不到的是,天主的慈爱与守信,比人的罪恶更强,祂要立定新约,写在人的心上,教人不须臾远离。耶肋米亚这种空前的神学思想,明显不为当代人所理解,直到被掳后,犹太人仍然坚守旧约(法律);旧约时代的晚期,他们变本加厉地在法律的字句上下功夫。而先知「新约」的实体内容和神学思想,则是要等到耶稣的来临后,透过祂一生的工作和教训,才能使人明白。

答唱咏咏51:3-4,12-13,14-15众:天主,求祢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咏51:12)领:天主,求祢按照祢的仁慈,怜悯我;依祢丰厚的慈爱,消灭我的罪恶。求祢洗尽我的过犯;求祢除净我的罪恶。众:天主,求祢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领:天主,求你祢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求祢使我心,重获坚固的精神。求祢不要从祢的面前,把我抛弃;不要从我身上,收回祢的圣神。众:天主,求祢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领:求祢使我重获祢救恩的喜乐;求祢以慷慨的精神,来扶持我。我要给恶人教导祢的道路;罪人们都要回头,向祢投奔。众:天主,求祢给我再造一颗纯洁的心。

读经二(基督学习了服从,成了永远救恩的根源。)

恭读致希伯来人书5:7-9当基督还在血肉之身时,以大声哀号和眼泪,向那能救祂脱离死亡的天主,献上了祈祷和恳求,就因祂的虔敬而获得了俯允。祂虽然是天主子,却由所受的苦难,学习了服从,且在达到完成之后,为一切服从祂的人,成了永远救恩的根源。——天主的圣言。

释义犹太宗教传统强调,天主垂听敬虔人的呼求,不过,天主对耶稣祈求的答复,是死而复活,不是逃避死亡。这里让我们想起耶稣在山园祈祷的挣扎,最后祂却表现出任凭天主父的旨意的顺服态度。古典的希腊思想中,常强调从所受的苦来学习。耶稣参与人类的苦难,使祂有资格成为最终极的大司祭。一度成为祈求者的耶稣,现在接受我们的祈求,因为借着祂的死亡,祂已成为人类永远救恩的根源。

福音前欢呼领:基督、天主圣言,愿光荣归于祢。众:基督、天主圣言,愿光荣归于祢。领:主说:谁若侍奉我,就当跟随我;这样,我在哪里,我的仆人也要在那里。(若12:26)众:基督、天主圣言,愿光荣归于祢。

福音(一粒麦子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

恭读圣若望福音12:20-33(谁若侍奉我,就当跟随我。耶稣最后的「公开谈话」)上耶路撒冷过节崇拜天主的人中,有些希腊人。他们来到加里肋亚贝特赛达人斐理伯前,请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拜见耶稣。」斐理伯就去告诉安德肋,然后安德肋和斐理伯便来告诉耶稣。耶稣开口向他们说:「人子要受光荣的时辰到了。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谁若侍奉我,就当跟随我;如此,我在哪里,我的仆人也要在那里;谁若侍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现在我心神烦乱,我可说什么呢?我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辰吧!但正是为此,我才到了这时辰。父啊!光荣祢的名吧!」当时有声音来自天上:「我已光荣了我的名,我还要光荣。」在场听见的群众,便说:「这是打雷。」另有人说:「是天使同祂说话。」耶稣回答说:「这声音不是为我而来,而是为你们。现在就是这世界应受审判的时候,现在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赶出去;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祂说这话,是要表明祂要以怎样的死而死。——基督的福音。

经文分析若十二20-36是若望福音中耶稣最后一次「公开谈话」,在谈话中出现的关键概念如光荣、审判、人子、高举、光明、黑暗、新生等,都在耶稣和尼苛德摩的谈话中(若三1-21)出现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主日和上个主日的福音选读具有内在的关联。这个故事是耶稣由公开生活进入到受难故事的过渡,整段故事可以分成四段:希腊人来访(20-22)、耶稣受光荣的时辰(23-28)、审判与人子受高举(29-33)、抉择光明(34-36)。其中最后一段经文(34-36)并未被纳入这个主日的福音选读中,但为了顾及经文的整体性,我们建议信仰团体在感恩礼中也诵念这一段经文。

希腊人来访经文开始首先提及有些希腊人希望拜见耶稣,这里所谓的「希腊人」意思相当宽广,泛指非犹太人。他们特地在逾越节期间到耶路撒冷,由此可知他们大概是所谓的「敬畏天主的人」,意思是指对犹太宗教怀有好感,但由于某些因素而未正式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他们透过斐理伯和安德肋求见耶稣,他们两位是门徒中唯一以希腊名字被称呼的,这里大概暗示了后来基督宗教的发展:耶稣复活后,大概就是由这两位门徒率先展开向外邦人传福音的。

受光荣的时辰虽然故事的开始是希腊人求见耶稣,但他们之间并没有谈话。耶稣直接开始启示祂的死亡,说明祂的死亡是为了使人得到不朽的生命,祂说:「人子受光荣的时辰到了。」耶稣的死亡就是受光荣,因为祂被举扬而回到父的身边,并因此成为人们生命的赠予者。

麦子的比喻这些语言太过抽象,因此耶稣透过「麦子」的比喻加以解释。人人都了解,种子必须埋藏地底下一段时间,才能结出果实。耶稣的死亡是必要的,否则的话祂只是独孤的自己一人,祂的死亡将召唤许多人进入生命。

跟随耶稣的意义耶稣生命所体现的法律,对门徒们也是有效的。他们在现世应该轻看自己的性命,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每一个门徒都面临这种抉择,必须做出自己的决定。跟随耶稣就是侍奉耶稣,这种跟随具有一个更深的意义:跟随耶稣就必然会进入祂的苦难命运,门徒既然分享「子」的命运,天父必因此光荣他们。

顺从天父的旨意然而,面对死亡人人都会惧怕,耶稣也因此感到心神烦乱。但是祂不认为该请求天父救祂脱离这个时辰,因为这个时辰一直在等待着祂,而祂目前正面临这时辰。为了光荣天主的名,最恰当的祈求便是在服从中接受天父安排的时辰。若望福音一再强调父子的合一,父受光荣同时就是子受光荣,这段福音中「天上的声音」便是证实这一点。这个天上来的声音表达耶稣的祈祷被天父所接纳,耶稣的死亡是天父所安排的,因为父要借此光荣子,就如祂早已因子在世上的工程中光荣了子一样。

「世界」受到审判当时除了希腊人还有其他群众在场,这些人误解了这个奥秘。他们把天上来的声音或者解释为打雷声,或者了解为天使对耶稣说话,都表现出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而,这个声音本来是以他们为对象的!因此耶稣再次解释其意义:现在就是末世审判的时辰了。审判是针对「下层」的区域,亦即死亡、黑暗、谎言的区域,就是若望福音所指的「世界」。审判要加在此世的首领——撒殚——之上,牠是凶手及说谎者,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若八44)。牠的权力都将被剥夺,人们因此而能找到趋向光明的道路。

人子被高举基督经由十字架而被高举进入天主的王国。「高举」和「光荣」是若望福音对「十字架」的诠释,是二个根本的、相互补充的概念。被邪恶奴役的世界,如今借着基督而得到释放,祂愿意吸引一切人跟随祂。这个空间性向上吸引的图像表达耶稣和得救之人的生命性的关联:祂首先把人吸引到十字架上(高举),再超越十字架而进入天国(光荣)。

抉择光明群众再一次提出的抗议和默西亚的观念相关(35),由此看出这些群众是犹太人。他们祖传的信仰认为,默西亚要在世上建立永远的王国(则三七25;咏八九37)。福音作者所面对的犹太人团体,明显地深受这个观念所影响。福音所提出的「人子」基督论和他们传统的想法相反,根据若望的看法,永远的救援并不在这世上,这个世界有一个期限,也就是光(基督)还在的时候。经由信仰人们能认识真道,而成为光明之子,谁得到这个光明,便不受黑暗不幸的危害。

耶稣的公开生活结束福音最后提到耶稣离去,并把自己隐藏起来,这个提示一方面表示耶稣公开对群众的教导结束,从今以后祂只私下教导属于祂的人(参阅:若十三1);另一方面也显示苦难与死亡已迫在眉睫。

综合反省这段经文给予我们多重的启发:基督就是「麦子」,应该被杀害而产生数倍的果实;不信的犹太人杀害了祂,祂却由死亡中复活而使更多的人信仰祂。就伦理的教导而言,耶稣的命运就是门徒的命运,耶稣服从地接受祂的「时辰」,门徒也应该跟随祂。此外,今天的福音也帮助人们从错误的想象中释放出来,了解默西亚并非只是一个现世的光荣君王,祂是真光,是我们救援的基础,人们必须在信仰中把握光明,不要错失接近光明的机会。

分享四旬期第五主日选用了这段描绘耶稣山园祈祷时挣扎的福音,为我们展开耶稣“服从天主旨意”的内心斗争的画面:为众人付出赎价而牺牲。七天后(圣枝主日)将会真正兑现这痛苦赎价的服从。苦难与暴力固然丑陋,不过甘愿承受的人却显出奇妙的美丽,像耶稣、历代基督徒、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或者在我们身边为子女与家庭而劳苦的父母,他们接受的天职,都透过生命中每一天的付出来实践他们的“愿意”。我们要懂得欣赏这一切,才能领悟承行天主旨意的美好。

反省1、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提出一种反常理的逻辑:“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生命,耶稣也求父救祂脱离那时辰,那么,耶稣所说的逻辑,背后是怎样的一套价值观呢?2、再细读这段福音,耶稣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辰吧”的时候,完全突显了祂人性的一面,体验祂当时的心境,在这样的时刻,祂仍以父的旨意、光荣为目标,求耶稣帮助我们努力在生活中效法祂!3、“麦子死了,才结出很多子粒来。”死于自我,活于基督,在耶稣的生命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生活的,是行动出来的,反省我们的生活,与耶稣的教训有多远呢?4、救主耶稣完全是死于自己,祂在世生活中没有寻求自己的意愿和喜好,祂一心承行父的旨意,我在生活中是寻求谁的喜好和意愿去做事呢?是自己的吗?还是家人的?5、我了解耶稣说:「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的真义吗?6、我在受洗多年之后,如何回头反省我受洗的意义?7、我如何能更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来?8、麦子不死,只是一粒;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我们是这一粒自我牺牲的麦子吗?我如何成为这样的一粒麦子?9、上主与人订立的新约,是写在心头的。这和出离埃及时订立的旧的石版盟约,有什么不同?10、耶稣说:谁若侍奉我,就该跟随我。我跟随耶稣了吗?我是如何跟随的?11、当耶稣面对祂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时,感到心烦意乱。但经过对天父的祈祷之后,就立刻充满信心。当我们的内心感到挣扎时,也能够学习耶稣祈祷的方式:父啊!光荣祢的名字吧!13、当你瞻仰十字架上的基督时,你希望祂能够给你什么恩宠?你愿意被祂的慈爱吸引,让这份真爱也能够吸引别人走向基督吗?14、救主耶稣面对苦难,仍然谦逊服从,这态度如何启示了我?15、救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我愿意为了爱和成全大局,成为那一粒落在地里死了的麦子吗?16、救主耶稣说:「谁若侍奉我,就当跟随我」。我如何背起十字架,来跟随救主耶稣?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请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jt.com/wacs/1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