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芒种忙,麦粒扬,青梅煮酒,夏日长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
“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
《月令七十二候注解》载:“五月节,谓有芒之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其他秋收有芒作物也可以播种了。
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趣俗
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随着芒种节气到来,果农们会对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通过嫁接可以让果树结出的果实在形状和口味上进行互补,从而培育出更优质美味的果蔬。也有的地方只是简单的在果树上划出几道口,比如河北盐山地区则会在芒种这天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以求结出更多的果实。
安苗
芒种安苗是安徽一带的农事风俗活动,每当芒种时节,各家种完水稻,为祈求风调雨顺,秋天好收成,各地都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制成五谷六畜、瓜果菜蔬的模样,再用菜汁染色后呈为贡品,以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神
农历二月花朝节迎花神,而到了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所以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借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待来年之会。
说起送花神,不得不提一提《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有关芒种送花神的记载:“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芒种时节恰好是梅子成熟的时节,三国时还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新鲜的梅子味道又酸又涩,很难直接入口食用,需经由加工后方可食用,这个加工的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养生
多补水,要午休
中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勤换衣,勤洗澡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饮食宜清淡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芒种农谚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杏子黄,麦上场。
枣花开,割小麦。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芒种诗词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宋)楼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着畦东西。
《芒种》
吴藕汀
熟梅天气豆生蛾,
一见榴花感慨多。
芒种积阴凝雨润,
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一样。今天,我们为自己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明天,它能够带着我们的希望长高长大,长成生命中的常青藤。小编愿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美好的收获。
▼往期精彩回顾▼将满未满,入夏正当
春光忽尽,夏木成荫
今日谷雨
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本文来源:网络本文作者:网络
本期编辑:胡停停本期校审:付帅
编发:河洛人(洛师)新媒体编辑部
编审:河洛人编委会
标注原创作品作者授权?河洛人平台刊发,版权所有。
官方